柳湾矿矿井水处理成本从10.16元/吨降至4.76元/吨,降幅达53%;高阳矿矿井水处理站运行负荷和运行成本大幅下降;两渡煤业通过技术创新在一季度实现环保降本98.38万元……
今年以来,汾西矿业深入贯彻落实山西焦煤(000983)“13303”环保工作思路,依靠“人努力”在环保精准治污、生态源头治理、绿色技术创新上靶向发力,实现了生态环保和降本增效的双赢,为山西焦煤打造国际炼焦煤市场领军级企业注入了强劲的绿色动力(601330)。
精准治污:从细节入手降本增效见实效升富配资
汾西矿业牢固树立环保底线思维,聚焦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、领域和关键环节,推动生态环保工作从被动向主动、从粗放向精准转变。
柳湾矿矿井水吨水处理成本的大幅降低,是“人努力”推动环保精准治污的生动体现。该矿对矿井水处理加药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,在确保处理效果的同时,通过优化药剂选择和用量,实现了降本增效。柳湾矿环保基建部书记史伟介绍:“以前,调节水质pH值使用的药剂是火碱,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价格较高。如今,我们改用液体氢氧化钠,不仅安全性高,采购价格也便宜不少。”柳湾矿原水种类多、水质复杂、出水流量大,为了精准把控药剂使用量,该矿增加了水质pH值的监测频率,通过动态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,将药剂使用量从12吨降至7吨左右,有效节约了药剂用量。柳湾矿还建立了全链条精细管控体系,每日由专人统计并报送水处理量、加药量及水站的运行情况,实现底数清、情况明。此外,该矿还成立了监督组,对药剂质量、加药量等进行监管,确保矿井水处理实现效率与效益的双提升。
源头治理:激活降本增效“源动力”升富配资
汾西矿业强化源头管控,将末端治理转变为源头防治,建立长效机制,溯源治本,以生态“含绿量”提升发展“含金量”。
高阳矿降低矿井水处理站运行负荷和运行成本的关键在于“人努力”不断加强原水管控。该矿通过优化作业流程,使进入中央水池的废水悬浮物浓度从原来的2000—3000mg/L下降至600mg/L左右,不仅确保了超磁水体净化站的正常运行,还减少了药剂消耗量,降低了运行成本。高阳矿环保科科长杨延龙表示:“我们要求作业人员对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煤渣先进行人工清理,再用水冲洗,产生的废水经过沉淀处理后再排入中央水池。通过井下水仓、沉淀池、中央水池的三级沉淀,废水中的悬浮物大幅减少,每天煤泥入仓量可减少2吨。”此外,高阳矿还对井下原水分而治之,修建蓄水池收集井下无污染清水,部分清水回用,剩余符合排放标准后直接排放。这一举措使得中央水仓每天减少约1100m 水量,有效缓解了矿井水处理压力,减少了重复水处理带来的电耗和药耗。
技术创新:为减人提效提供“科技范”
汾西矿业以创新为笔,共绘矿山绿色答卷,聚焦重点、专项攻关,对设备和流程实施技术创新改造,赋能企业减人提效。
两渡煤业曾面临水仓容积小、废水杂质颗粒大、设备维护成本高等问题,“人努力”推动的绿色创新为他们解决了难题。该公司通过技术创新,矿井水处理量从2024年的2000m /d降至当前的1500m /d,降幅达25%,大大缓解了水仓蓄水和矿井水处理站的运行压力。两渡煤业机运区副区长任鹏飞说:“以前抽排污水时,只能依靠人力搬运水泵,费时费力。现在,职工把废旧的探水钻车改造成履带式抽排车,不仅修旧利废节约了成本,还实现了减人提效。”在两渡煤业井下工作面,混着泥沙、煤渣的污水经过职工自制研发的履带式抽排车的分流、压滤机的固液分离、四级过滤水箱的过滤沉淀后,再生为符合煤矿井下消防水规范标准的清水升富配资,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。为了更好地实现污水处理全流程管控,两渡煤业职工自主研发了560清水入仓循环利用系统。通过远程控制平台,设备运行状态、各项参数一目了然,各个环节的处理流程清晰展现,实现了全流程实时智慧管控,为矿山绿色转型打造了坚实的智慧防线。
新立方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